乾隆探望重病的弟弟弘瞻,前脚刚离开,弘瞻悲叹:我命休矣
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兄弟间竞争激烈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若换作几百年前的皇室,兄弟间明争暗斗更加激烈。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历史上,真的就没有兄友弟恭的皇室兄弟吗?
雍正最小的心头肉,乾隆最宠爱的幼弟
1733年冬,已经登基六年的雍正皇帝,迎来了他最幸福的时刻——56岁的他终于又要当爸爸了!这对于雍正而言无疑是上天的恩赐,更是他登基以来最开心的一次。
雍正此时已经登基6年,朝政日益稳定,国库收入渐丰,可他的私生活却并不如意。许久未得皇子的雍正,对此愈发焦虑。
每逢与皇后独处,雍正都格外缠绵,希望能尽快再得一子。终于,在雍正六年年末,皇后喜讯传来,雍正欣喜若狂。
等候已久的雍正,激动地来到产房外,结果等来的却是宫女手持红盒驾郎抬着小襁褓出来,向他禀报:“陛下,恭喜您,太后顺产生下皇子弘曕。”雍正激动地接过孩子,看着襁褓里睡得正香的弘曕,脸上终于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一直以来,雍正都无法赶走先帝康熙,拥戴胤禛的阴影。好不容易登基顺利,雍正却始终没有获得母亲的认可。此时这个来之不易的皇子,无疑是上天的恩赐,更像是对雍正勤政爱民的褒奖。
雍正决定给这个来之不易的皇子取名“弘曕”,希望他长大后能够高瞻远瞩,成为一代明君。为了这最后一个心肝宝贝,雍正费尽心思,亲自选择了最称职的太监和宫女照看弘曕起居,每天都要抽空去看望弘曕,陪他说话、逗他笑。
然而好景不长,弘曕才3岁时,父亲雍正就驾崩了。临终前,雍正牵起儿子的小手,嘱咐道:“我的好儿子,爹爹我先走一步了,你要听你哥哥的话,长大后一定要努力读书,不能让爹爹在天之灵失望。”
弘曕还不太明白父亲在说什么,只是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雍正,然后乖乖地点点头。其实,雍正也不舍得离开这个刚刚来到自己身边的心肝宝贝,但他已油尽灯枯,无能为力。临终前,他只能把弘曕托付给兄长弘历,期盼弘历能好好照看这个孩子。
雍正驾崩后,年仅25岁的四皇子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乾隆登基后,没有忘记父亲对幼弟的嘱托,他亲自为弘曕选派了当时最著名的儒学名师沈德潜担任弘曕的启蒙老师。
沈德潜因为不认同康熙诗风,多次策试不第,却因此著书立说,阐发自己的诗学观点。他的学识渊博,思想独到,是当时最优秀的启蒙教师。
每天下朝后,乾隆也会抽时间陪弘曕诵读,教他识字。乾隆的爱护让小弘曕迅速长成聪慧机灵的孩子,深受乾隆喜爱。乾隆每次望着弘曕乌黑的眼眸,都仿佛看到父亲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疼爱这个惹人怜爱的幼弟。
为弟弟谋高位,乾隆让弘曕过继给果亲王
1739年,乾隆三年,果亲王允礼去世,没有留下子嗣。为了续香火,也为了让弘曕日后有高位,乾隆决定让6岁的弘曕过继给果亲王为嗣,从此弘曕就成了果亲王。
其实,早在允礼有恙的时候,乾隆就已经在考虑过继的事。他注意到弘曕的聪慧和机灵,认为以弘曕的才能完全可以胜任亲王之位。允礼又是父亲的心腹,乾隆认为让弘曕继承允礼的衣钵,可以成为己方的助力。
这个决定使弘曕成为了当时最尊贵的皇亲国戚之一。作为果亲王,弘曕不但获得了果亲王府上丰厚的财产,还可以管理著名的煤山矿产。这对弘曕未来的仕途大有裨益。
乾隆之所以让弘曕袭承果亲王,也有向故去的允礼致敬之意。允礼生前获康熙和雍正两朝的信任,乾隆希望通过这种过继方式,来彰显自己对允礼的崇敬之情。这其中自然也有些政治考量在里面。
乾隆对弘曕的宠爱与日俱增,18岁那年,乾隆开始委派弘曕管理朝中要职,先后掌管武英殿和造办处,可见乾隆对弘曕寄予厚望。与此同时,弘曕也在乾隆的庇荫下度过了顺风顺水的少年时期。
手把手教导弘曕朝政,乾隆希望弘曕成为心腹助手。18岁时,他先让弘曕去管理武英殿八旗军队。这是皇帝直属的禁卫军,地位崇高敏感,交给弘曕就是信任的表现。后又让弘曕管理造办处,这是清朝最高行政机构之一,弘曕能接手已显示乾隆对他的期许。
权力使人盲目,弘曕走上邪路
然而好景不长,弘曕的命运在20岁那年开始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