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建议开展面条、馒头等中国大宗面制品优质选育
【记者大河蔡立方郝楠楠吴海舒】
11月10日,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在郑州黄河宾馆开幕。专家、企业家等国际国内种业顶尖学者对农作物、畜禽、水果、花卉、苗木、微生物、基因等种业前沿技术和理念进行研究编辑。交流研讨,研究评估种业发展趋势,共同探索优质种业发展之路。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研究组组长专家·许为钢作了我国小麦品种改良的战略思想报告。
许为钢指出,由于人口规模和补贴土地资源等因素,我国必须继续提高小麦单产。数据显示,1978年至2022年,我国小麦面积从4.4亿英亩减少到3.53亿英亩,但单产从131.3公斤/英亩增加到390公斤/英亩,总产量从5400万亩增加吨至1.37亿吨。
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出台新一轮增加粮食产能1000亿日元的措施”。到203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增加1000亿日元,小麦产量将增加200亿日元。许为钢认为,在改善小麦产量构成、株型特征、光合能力以及同化物积累和分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提高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还需要在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改善株形和群体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强后期胁迫耐受性以及规划适当的发育节律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此外,许为钢还建议在中国推广散装面粉产品的优质品种。
他提到,我国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小麦品质改良工作。上世纪末以来,国内小麦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筋小麦和优质低筋小麦生产。小麦的总产量相当于口粮的消费量,而消费量则延伸到优质面包、优质饼干和糕点。但与此同时,我国散装面粉产品的质量水平还不能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
“面条、馒头是我国用量较大的面制品,占我国面制品总量的65%以上。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我国主要小麦品种食品评价分析结果“国家表明它们符合对优质面条、馒头和其他散装面粉产品的需求。小麦质量较低,”许为钢说。
许为钢指出,我国规模化面制品专用品种选育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对我国散装面粉产品质量研究方法和鉴定技术指标的必要研究;其次,小麦品种审定的质量标准缺乏对我国面粉产品的具体要求。品种质量指标;三是面条、馒头等面制品的优质原粮没有配套的种植技术和贸易标准。
许为钢建议,应将我国规模化面制品专用品种选育纳入我国优质小麦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从粮食化学入手,深入研究中国散装面粉产品的品质特性;二是对我国散装面粉产品的部分品质特性进行研究;三是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散装面粉产品质量特点的筛选技术体系。四是广泛收集和探索国内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大宗面制品专用品种。
编辑:王世丹 |校对:陈晓娟|审稿人:李震 |领队:万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