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阮经天《周处除三害》到邱泽《唐人街探案》,台偶演员为何都转型成功了?
搜狐娱乐专稿(山今/文)在一则花絮视频中,李安对阮经天说,“你的表现非常好”。
这部让他获得认可的作品,是正在上映的《周处除三害》,豆瓣8.2分,票房已经破亿,阮经天也凭此再次拿到金马最佳男主角提名。
两年前,阮经天还在用套路的演技出现于4.4分偶像剧中(《舌尖上的心跳》);两年后,他已经成为了李安认可的好演员。
最近热播新剧《唐人街探案2》的主演邱泽,也曾完成过偶像剧演员到影帝的蜕变。
他们均非个例,贾静雯、林心如、周渝民等过去深耕于偶像剧的演员,这几年或多或多都完成了转身。
台偶演员,怎么就悄悄转型,惊艳所有人了?
01 演技真的变好了吗?
在《周处除三害》中,阮经天饰演男主角陈桂林。
这是一个复杂又立体的角色。一方面,他是榜三悍匪大哥,吃完盒饭就能把人杀了;同时,他自认肺癌晚期患者,以为死期将至,开始思考人生意义这个宏大的哲学命题。
阮经天确实演得不错。
刚登场,他在路边吃着盒饭和人闲聊,带着漫不经心的笑容,听路人讲悍匪陈桂林的故事,敷衍地搭着话,仿佛真的只是一个吃饭无聊顺便听听故事的小弟,表演自然且生活化。
随后自报家门,面露凶色,三两步就将目标击杀。反差之下,陈桂林的形象也瞬间立住了,这是一位强大又狂妄的悍匪。
得知奶奶去世时的抽泣、接受洗礼自以为获得重生时的大哭、死刑剃须前落下的无声的泪,这些需要情感爆发的戏份,阮经天也演出了不同层次的情绪,很有感染力。
如果说凭借《艋舺》拿下金马影帝是导演的功劳,那么《周处除三害》中的陈桂林,则是属于阮经天本人的表演高光时刻。
在这部电影中,他真正完成了从偶像剧演员到演技派的蜕变。
阮经天并非第一位“变形成功”的台偶演员。最近新剧《唐人街探案2》在播的邱泽,几年前也曾凭借《谁先爱上他的》拿下影帝。
《谁先爱上他的》之后,邱泽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既能饰演一些和自己反差较大的角色,也可以放弃形象出演残障人士。即使回到《生活家》中的霸总舒适区,他也没有中年男星普遍的油腻感。
除了最近有作品的阮经天、邱泽,其实很多台偶演员在这几年都完成了转身。
周渝民主演了8.2分的悬疑犯罪剧《逆局》,拥有了除偶像剧外的代表作。
女演员方面,林心如合作网飞,三季《华灯初上》让其成功转型制片人。她去年也有8.8高分制片作品《有生之年》上线。
贾静雯凭借《我们与恶的距离》拿下金钟奖最佳女主角,之后又和台湾知名导演钟孟宏合作电影《瀑布》,再次拿下演技奖项。
为何台偶演员的转型仗,就能频频传来捷报?
02 台偶演员北上的这些年
实际上,台偶演员转型背后,未尝没有被动因素。
回顾台湾偶像剧在内地的这些年,经历了蜜月、冷静到离场的进程。
千禧年初,内地娱乐产业刚起步,偶像剧基本靠舶来。大量台湾偶像剧进入内地市场,《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命中注定我爱你》《放羊的星星》等热播台偶剧,成为了很多观众的童年回忆。
台偶剧大受欢迎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偶像明星,如言承旭、周渝民、明道、阮经天、郑元畅、林依晨、杨丞琳、陈乔恩……
这其中的一些演员,即便在后来很多年都没有代表作,但凭着年轻时拍摄的偶像剧与影响力,如今偶尔也能上上综艺,直播带带货。
很多观众将《我可能不会爱你》视为台偶最后的辉煌。的确,2010年前后,质量上不再具备竞争力的台偶,从内地黯淡离场。
你方唱罢我登场。取代台偶以及台偶演员的,是内娱自己的偶像剧,以及内娱自己培养的偶像明星。
在台偶风光又退场的这些年,内地偶像剧也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从模仿日韩进入IP改编时代。
《仙剑奇侠传》系列、《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微微一笑很倾城》等仙侠、偶像剧的热播,捧红了新一代偶像明星,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85花。
内娱有了自己的造星体系,85花之后又有90花、95花、00花;等待在偶像剧中上位的95生,也大有人在。
留给台偶演员的空间实际很小了,他们和台偶一样,已经不再具备竞争力。
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一是年龄,千禧年前后走红的台偶演员们,大多生于80年代初;二是流量,这些台偶演员走红时没赶上流量遍地跑的互联网时代。
无论是仙侠、古偶还是甜宠,在不差人的娱乐产业,永远有比他们更年轻、更合适的人选。
凭借《流星花园》红极一时的言承旭,高龄奋战偶像剧,搭档年轻小花沈月、徐若晗,在《夏花》中凭借荷尔蒙短暂回春。
周渝民那几年搭档迪丽热巴、刘涛,在低分古偶中横跳。《周处除三害》前,阮经天一边在电影中出演配角,一边留在偶像剧舒适区,出演《扶摇》《舌尖上的心跳》,但两部作品的口碑与市场表现都一般。
男演员还能有主角戏,女演员的处境更为残酷。贾静雯在内地最后一部影视剧作品是《成化十四年》,双男主剧,其中她饰演贵妃;林心如则基本只出现在综艺。
戏少、戏不好等现实问题,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台偶演员迫切的转型。
03 没有台偶小甜剧了
台偶演员的转型,实际也是台剧整体转型的结果。
在内地黯然退场后,回归本土的台剧并没有变得更好,沉寂了一段时间,也曾被《甄嬛传》《延禧攻略》等陆剧攻占市场。
直到2016年,台湾推出“植剧场”,当地知名导演、编剧、演员加盟,主打爱情、灵异、推理、改编四大赛道,制作了一系列口碑较高的电视剧。
在内地获得一定关注度的高分剧《茶蘼》,就是该剧场的作品;许光汉也是从“植剧场”作品《恋爱沙尘暴》走出的新人演员。
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娱乐市场容量有限,无法完成自给自足的内循环,需要扩展市场。所以和网飞等流媒体合作显得顺理成章,吸纳资金的同时引入更成熟、严格的制作体系。
台剧与海外流媒体的合作,2017年开始,2019年迎来爆发,出现了《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俗女养成记》三部高分爆款作品。
可以说,从19年到现在,台剧已经逐步完成了产业升级。主打甜宠的偶像剧,已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主义表达,以及对社会议题的探讨。
产业的转型,势必也会带来演员的转型。所以贾静雯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成为视后,林心如合作网飞,自己制片,阮经天、邱泽以及许光汉(《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也在多元议题作品中证明了演技。
而内娱的市场很大,赛道也分得很细,男频有最适合男频的人,悬疑等严肃题材则由叔圈看管,每条道上都挤满了角儿,竞争更为激烈。
同时,内娱偶像剧仍然拥有广大受众,有市场也有需求,甚至在韩剧和台剧转型的这些年,是内娱偶像剧撑起了海外甜宠爱好者的一片天。
事实上,在产业结构不同的情况下,台偶演员的转型颇有破釜沉舟的意味,进无法攻,退也守不了。那些没有成功转型的台偶演员,如今的选择大概也所剩无几。
而对于内娱偶像剧演员来说,转型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决心与时间。胡歌从《仙剑奇侠传》到《南方车站的聚会》《繁花》,用了十几年;赵丽颖也是通过多部作品的慢慢积累,才走到如今。
回到最初,台偶演员怎么就能悄悄转型惊艳所有人了?某种程度上,这是市场问题,也是产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