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张国焘向中央索要生活费,毛主席批示:可以给,但有条件

1958年,**收到20年前被定为叛徒的前中共党员张国焘寄自香港的亲笔信。张国焘在信中表明了自己生活窘迫的现状,希望**可以伸出援手,看在他昔日革命贡献的情分上给予适当经济支持。

兹事体大,没人敢作出批示,信件最终被转呈给毛主席亲阅。经过综合考量,毛主席指示有关部门回复张国焘,可以提供生活费,但是需要张国焘断绝同美国方面的一切联系,并且保证以后不会恢复往来。

毛主席为什么会对张国焘提出这样的要求?张国焘答应了吗?

早期建党功臣

提到张国焘,近代史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他在中共创党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掌**领导权力之后,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的人生,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矛盾性。

1897年,张国焘出生于江西萍乡的一个官绅家庭,他的父亲是晚清贡生,担任过北洋政府时期的知事(相当于县长)。张国焘只比毛主席小四岁,家庭条件却比毛主席优越得多。

张国焘自幼学习成绩优异,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学习期间,张国焘结识了管理图书馆的李大钊。学识渊博的李大钊在当年的北大,是“扫地僧”一样的传奇存在,张国焘对他敬佩有加。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张国焘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者。为了参与革命活动,张国焘甚至拒绝父亲的规劝,和家庭决裂。1919年,张国焘在参与五四运动的过程中,被推举为学生会的讲演部部长。

在李大钊创建中共的过程中,张国焘是他最忠实的追随者,除了维持基本的吃穿,张国焘几乎把自己所有的钱都交给李大钊充作组织经费。在中共一、二、三大会议中,张国焘担任了党**的重要领导职务。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国焘奉命加入国民党,担任了候补委员。

和国民党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年轻的张国焘意识有所动摇,在国民党右派掀起有预谋的背叛过程中,他没有态度鲜明地领导党内同志反击,而是提出应该有所退让。就连党内计划发动南昌起义的决议,也遭到了他的极力反对。

1928年,张国焘赴苏联担任我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

苏联之行,对于张国焘的最大收获,是和王明结成了政治联盟。彼时,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实际掌控了对我党的控制权,凭借他的影响力,张国焘在党内的行情也水涨船高起来。

叛徒的归宿

1931年初,回到国内的张国焘担任了**政府副主席,掌握了对红四方面军的指挥权。对王明“左”倾思想路线的坚决拥护,让张国焘在“肃反”和反“围剿”斗争中屡犯错误,给我党我军造成严重损害。

遵义会议之后,**已经基本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但是自恃高人一等的张国焘没有打算调整方向,而是以“草地分兵”等形式的政治操弄,企图另起炉灶,分裂党、军队伍。

长征结束后,**及时纠正制止了张国焘的错误,他的权力受到削弱。张国焘心高气傲,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思想方面的偏差,而是把自己的境遇归结为“受排挤”。

1938年春天,他借一次公开活动的机会,擅自离开陕甘宁边区,投奔国统区。为了争取张国焘的悔改,**派了不少同志,冒着风险向他传递信息,希望他回头是岸,但张国焘却置若罔闻。

最终,张国焘被开除党籍。不过,他已经不在乎党籍不党籍了,因为他下定决定要投靠国民党了。

投入反动派的怀抱之后,张国焘先是加入了军统机构,专司特工的培训工作,后来又担任过国民党政府在江西的政府官员。叛徒的身份,是他挥之不去的可耻符号,即使在国民党方面,他也是不受待见的。1949年,在台岛混不下去的张国焘带着妻儿流亡香港。

没有一技之长的张国焘在香港的生活很快就坐吃山空了。他无计可施,只能写信向**求助。接到毛主席回复之后,张国焘还是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他拒绝了毛主席的要求。

此后,张国焘积极和美国方面接触,利用自己的经历撰写文献资料,丑化和诬陷我党领导的革命事业。1979年,老无所依的张国焘因为冻病孤独地死在加拿大的养老机构里。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