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将军75岁高龄,皇帝还赏赐他6个绝色美人,4年后才发现真高明
前言
公元773年冬月,唐代宗的朝堂之上。端坐在上方的君王,一遍遍地向群臣强调着一位将军立下的汗马功劳,言辞间是止不住的喜悦之态。
说至慷慨激昂之处,唐代宗甚至不顾君主威严,催促有关部门加快办事流程,他要让台下那位所立将军尽早成为尚书令。面对君王如此高的嘉奖,台下当事人郭子仪将军的脸上却不见半分得意。
恰恰与之相反,在明白唐代宗旨意不容拒绝的情况下,郭子仪仍执着上疏,恳请皇帝收回成命。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子仪从无到有,一步步晋升名将
郭府,“子仪啊,你看这大好的天气,正适合出去打猎呢!”郭家老爹一边整理刀弓箭袋,一边对正在院中练习骑射的儿子说道,“要不我们父子好好放松一下?”
“抱歉父亲,儿子今天约了人,要去县衙门处探听,是否可以加入当地驻军。”郭子仪一箭射中靶心后,老老实实地回答。
“加入军队?我不是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嘛,咱家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你就安安心心地在家,何必非要出来受那苦头!”郭老爹焦急地说,“当兵是很危险的事情,你这样书生人家出身,怎么拿得起武器呢?万一出了什么差错......”
“您说得对,可是儿子实在想要一展身手,为国家出点力,这是我的梦想!”郭子仪脸上露出坚定的表情,“您就让我试一试,如果当真不行,儿子立刻就回来继续种田读书,绝不勉强!”
“唉......”郭老爹叹了口气,也明白这个儿子性子执拗,一旦下定决心就难以改变,“那你去吧去吧,千万小心!别给家里添乱就行。”
“遵命父亲!您放心,儿子一定会万无一失!”
郭子仪大步流星地离开了父母,心中暗暗握紧了拳头。
这个名叫郭子仪的小伙子,正是安邑县一个没落下级官僚家族的后裔。 从小喜欢习武强身,梦想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当上大唐禁军中的一名武将。
可惜自小家境寒微,武德不济,他的几次投军报名都石沉大海。就连家里亲戚也都不看好他,认为他是个纯粹的想入非非的书生。
终于,在25岁那年,郭子仪凭着过硬的骑射技能勉强通过了朝廷的选拔,如愿以偿入伍,成为一名边防小军官。
一晃眼就是10多年,郭子仪挥汗如雨,勤勤恳恳地练兵、镇守边疆。然而军衔却迟迟未有大的进展,至多也就区区一个队长的级别。
在旁人眼中,他不过是万千军官中的一员,毫不起眼。甚至连自己的手下兵将,也时常拿他寒酸的家世开玩笑。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的那一年,郭子仪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安史之乱:一战成名,再造大唐江山
763年冬。突如其来的叛乱让安禄山、史思明麾下的厉兵秣马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潼关,直逼长安。
年迈的唐玄宗仓皇出逃,此举更让群臣们人心惶惶,个个面色凝重。
“臣请领军,一雪今日之耻!”
这一刻,郭子仪再也按捺不住,他从事发起便不断上奏请求前往前线作战。可惜边陲小官的奏章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
直到敌军来势汹汹,几乎要推翻大唐的江山,唐玄宗这才匆忙记起了这个略有些名气的边防将领。
紧急关头,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希望他能带领士兵消灭叛军的锋芒。
“臣领旨!”没想到,一纸任命令,居然成全了郭子仪多年的夙愿。
节度使,这是一个他期盼已久的头衔。如今,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郭子仪不负众望,连战连捷。只见他身先士卒,与敌人血战数十回合,却从未有过败绩。
先后击溃叛军主力数万,收复二十多个城池,解除了国家危在旦夕的燃眉之急。
随着捷报频传,朝野对这位略领先出头的边将刮目相看。唐玄宗更是大加嘉奖:原来当初自己并没有看错人!
更让唐玄宗欣慰的是,在作战期间,郭子仪从未有过违抗军令的举动,反而借机收编了不少原敌对部族,为朝廷争取了更多支持平叛的援军。
看来,这个被人们忽视已久的边陲小将领,不但身手了得,其为人处事的气度与胸襟,也让君主刮目相看。
然而即便深藏功与名,郭子仪也回不到从前那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