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又立功!高超音速导弹击落B-21,新战法让美新轰炸机有来无回
日前西工大陈军副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航空学报》刊发了一篇论文,针对B-21的穿透式作战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作战方法,让美军寄予厚望的B-21完全没有招架之力,最终将落得与美军前几年玩的“濒海战斗舰”同样的下场。
B-21是打算代替原来的B-2轰炸机的,同时美军也打算用这种“低成本”的轰炸机代替B-52、B-1B等美军现役的老旧轰炸机。B-2的作战理念是利用其优势的隐身性能,穿透敌人的防空系统,深入腹地担任轰炸任务。
B-2的优秀性能在这个任务上完成得很好,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阿富汗战争,每次成功执行任务并安全返回,美军也对这种轰炸机的性能相当满意。不过B-2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单价高达24亿美元,维护成本过高,对机场维保要求太高,数量太少等等都让美军苦不堪言!
当然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B-2之前面对的都是防空系统比较弱的三流小国,但随着美军作战任务改变,未来面对的是西太正要解决台海问题的中国,像B-2这种大型隐身轰炸机已经被中国研究了个底朝天,极有可能PLA(解放军)已经找出了针对B-2轰炸机的战术,B-21就是在多种背景下诞生的一款新隐身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继承了B-2穿透式作战的理念,但航程与载弹量均只有B-2的一半,美军的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成本大量装备,并且B-21还有比B-2更优秀的隐身性能以及更强的电子战性能,另外还装备了空空导弹,有很强的自卫能力,并且还可以发射自主攻击的无人机,美军计划让这种轰炸机逼近中国大陆对腹地目标发起攻击,因为其强大的隐身性能让美军对B-21有信心完成这样的打击任务。
要是B-21不逼近大陆:PLA还真找不到好办法
B-21的这种穿透式作战理念已经深入美军,但恰恰是这种战法让西工大陈军带领的研究团队找到了突破口,他们研究认为,以PLA现有的探测技术以及配合高超音速空空导弹,即可对B-21发起致命一击!
探测手段:目前PLA的J-20就有强大的被动探测手段,B-21在电磁波段隐身性能非常好,据说RCS面积要比B-2还要小一个数量级,在红外特征处理上也达到了极致,但却达不到电磁波段的隐身效果,因此前出巡航的PLA战斗机在光电探测波段依然可以发现B-21。
此前《南华早报》就曾报道过中国军方突破了一种光电极限探测技术,可以在将近300千米外发现客机大小的目标,并且还能识别出悬窗形状与数量,这简直就是一种划时代的探测技术,如果将其集成到预警机上,口径更大,那么探测范围或将能达到地球曲率的极限。
这种技术和IRST技术的差异是后者只能提供警告信息,但前者获取的数据可以作为导弹的惯性导航数据,也就是说可以标定目标并发起攻击,而且在目标被攻击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锁定。
发现之后就是攻击,西工大论文中给出了一种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攻击战术,这种导弹的动力射程特别大,因为使用了多脉冲装药,在加速阶段使用速燃装药,巡航阶段使用缓燃装药,在攻击阶段再次启用速燃装药。
这种多阶段的固体多脉冲装药看大幅增加导弹的动力射程,而这个所谓的动力射程正是不可逃逸区是基本重叠的,因为导弹的机动性与速度是相关的,如果处在动力阶段导弹过载不会降低速度,如果处在动力射程外,机动就会降速导致被目标逃脱。
多脉冲导弹可以大幅增加导弹动力射程,扩大不可逃逸区。并且这种空空导弹是高弹道攻击模式,发射后会先爬高到超高空,然后进入巡航,只有在攻击阶段锁定目标后才会俯冲攻击,这也将暴露出B-21的侧前方RCS面积偏大的致命缺点。
该论文还表示,这种导弹还能在人工智能的协调下编队攻击,如果第一枚导弹无法命中,那么第二枚会接续第一枚的获取的目标信息再度发起攻击。论文建模了一前一后两枚导弹攻击的模式,B-21很有可能躲过第一枚的攻击,但它非常难躲过第二枚的攻击。
各位可不要认为这种导弹是设想中的,论文中尽管没有提及这种导弹的型号,但这种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且还是高弹道攻击模式的空空导弹只有两种,一种是PL-15,另一种是PL-XX。前者射程大约在200~300千米,后者射程在300~400千米。
这种方式让B-21有点尴尬,踹门作战理念被击破,B-21逼近中国大陆沿海是极度危险的,就像之前的濒海战斗舰一样,当初打算在中国沿海耀武扬威,结果现在被052B追着跑,只能早早退役,变成了一个笑话,而B-21一旦完不成这个任务,那么花大价钱的轰炸机将落得和B-52同流合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