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毛主席评价邓公,“别看他人这么小,他是懂军事的。”
1966年,毛主席曾经评价过邓公,“别看他人这么小,他是懂军事的。”
邓公最让我们熟悉的,还是他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然后事实上,邓公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是解放战争的时候,邓公和刘帅的一二九师威名远扬,建国之后邓公更是延续了军人作风,铁腕强硬。
那这位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
戎马生涯
1929年,蒋介石政府军阀混战,新桂系在姜桂战争之后失势,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内部矛盾,邓公敏锐地发现了可趁之机。
7月,邓公便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前往广西与俞作柏接洽,确立了发动起义的可能性。
之后,在**的指示下,邓公于11月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这一年,邓公才25岁,百色起义也是邓公领导革命的起点。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作为我军的指挥者,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刘邓大军的威名至今在华夏流传。
当时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了渡过黄河,邓公与刘伯承元帅可谓是巧计百出。
当时为了阻拦刘邓大军,国民党早早地便驻扎在黄河对岸,枕戈待旦。
这种情况下,与敌人硬碰硬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而邓公在视察过程中见到大家收集了许多葫芦,于是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巧计。
当时月色朦朦胧胧的,国民党军队便发现江面上有人影闪动,似乎是带着头盔武装泅渡的解放军,于是国民党军队当机立断展开了猛攻。
然而这时,冲锋号却在自己身后响起。
原来,江面上所谓的“武装泅渡”的解放军,不过是邓公和刘帅投放的葫芦,顺着水流漂了过来罢了。
而真正的解放军,已经绕道包抄了。
正是由于邓公和刘帅的巧思指挥,一二九师才能顺利地千里跃进大别山,如同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由此可见,邓公在军事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1938年的时候,邓公便成为了一二九师的政委,当时的邓公年仅三十四岁。
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公便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军事思想,“示敌以弱”、“恰当的对敌斗争方法”、“突然跃进”,这是邓公军事思想的总结。
而在百团大战之中,邓公和刘帅的一二九师负责正太路西段,1940年8月,邓公在会议上向全体官兵发布了本次战斗的任务:“坚决粉碎日寇的‘囚笼政策’,扩大并巩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9月底,为了收复榆社至辽县公路上的日军据点,一二九师顶着日军的猛烈炮火和毒气弹发动了强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炮弹用完了,便拼刺刀,一二九师不畏牺牲,将敌军全歼。
这也让日军恼羞成怒,对敌后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为了胜利,本应坐镇帷幕之中的邓公奔赴前线,指挥战斗。
但战斗伤亡实在是太大了,陈赓将军有些心痛,然而邓公却表示,为了胜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在百团大战中,邓公和刘帅带领的一二九师共计歼灭日伪军七千多人,破坏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而邓公的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体现的更为彻底。尤其是三大战役之中的淮海战役,更是邓公一手指挥的。
毛主席也曾评价过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当时为了能将夹生饭硬生生吃下去,邓公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先攻黄维兵团,甚至两次致电毛主席,要求先打黄维兵团。
事实证明邓公的决策是正确的, 这一战,创造了60万战胜80万的奇迹。
正因为如此,1966年在上海,毛主席会见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时,提到邓公的时候,毛主席有些自豪的表示:“不要看邓小平人这么小,他是一个懂军事的,打南京是他统帅的。”要知道这次会见外宾,“战神”林彪可是在场的。
而军人出身的邓公铁血刚毅,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他建国后的执政生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