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改造家》第十季:“喜乐暖居”是民宿,也是社区
作为一档家装改造类节目,《梦想改造家》十年里,走过了全国100多个地方,改造了上百套房子,在一砖一瓦间,记录着一个个普通人的冷暖人生。
11月22日,由立邦独家冠名的东方卫视家装改造类节目《梦想改造家》第十季第十二期节目正式播出。本期节目中,设计师顾忆接下重任,为来自广西东兰的委托人念念,打造具有广西本土特色的多功能民宿楼宇。
在探班现场,顾忆向媒体透露,第一次接触喜乐项目时,“我是拒绝的”。拒绝的原因有二,一是东兰相对偏避,物料运输困难;二是商业化的逻辑凭他的经验有些说不通。的确,东兰县虽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也很丰富,但由于文旅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推介营销不够等原因,当地旅游行业并不强势,人均消费也不高。三期20多个房间的民宿体量,商业回报会让人打上一个问号。
顾忆一开始选择的应对方式是拖延,他希望用这种相对委婉的方式拒绝这个项目,不过念念很有耐心,经常往顾忆的公司寄特产。顾忆的态度,后来因为念念的一句话而改变——她说,“你看我们这边的孩子啊,大家都是人,都在中国,为什么他们可能生下来或者是直到死都看不到,我们能够看到的美好的东西呢?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有权利感受美好的事物,哪怕他不走出去,对吧。”
这句话打破了顾忆的顾虑,“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这些年我都在希望能够做一些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听到这些话,我再反思这个项目,可能从商业角度来看,不那么成立,但是换成‘我们能为当地的年轻人做点什么’的角度,它就成立了。”顾忆说。
其实不止顾忆,念念此前,也从未想过要回到家乡做一间民宿。她之前的想法是,要离开县城,去大城市闯荡,甚至“走得越远越好”。于是她只身去到广西省会南宁,从街头巷尾的小生意做起,一步一步发展起了自己的事业。直到哪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她的一切——父亲突然查出重疾,只剩下一年的时间。在这之后,念念开始放弃所有休息时间,照顾起父亲的生活起居,这也让她重新审视起这个曾经生养她的小城和人生的意义。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和想要在家乡有一个落脚点的念想,让打造喜乐民宿,成了她的最看重的事。
区别于传统民宿纯商业化、私密性强的特点,念念常把喜乐称作“大家的家”。喜乐是民宿,也是一个社区。这种理念也转化进了喜乐的布局和设计里,喜乐除了客房外,还布置有书院、天台、茶室、餐厅等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都对外开放,本地人闲来无事常来这里聊天喝茶,铜鼓书院里,就留着许多当地老师留下的书法作品,隔壁的邻居奶奶,隔三差五也会来中庭处烤上几个红薯。
因为喜乐位于楼间距紧凑的城中村中,既要保证采光充足和舒适性,又要留有足够的公共空间,这成了顾忆在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经过缜密的考察和专业的推演,顾忆有了六字方案:退一步,进一步。退一步,空间面积上退。比如喜乐在底部退出一个中庭,不让房屋主体与邻居紧紧贴在一起。本来可以做30几个房间,最后只做了20几个,且设计出8个户型等,是基于景观、视觉和隐私性的考虑,也是空间和面积上的退让。
进一步,邻里关系上进。为了让握手楼真正地“握手”,顾忆和念念积极主动跟周边的邻居商量,其中一个可以举办烧烤派对的露台,其实是邻居的,喜乐通过付租金的方式,改造了一个大家共用的休闲空间,增进邻里间的温情和松弛感。
在整体的设计里,还有一个“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喜乐周围的街巷,邻居的房屋多是没有经过粉刷的外墙,为了不让喜乐显得太突兀,整栋楼基本上就是用最简洁的外墙设计,包括地下两层保留了青色混凝土,这样就与周边邻居建筑的水泥色不违和,用这种方式释放一种善意。
一些当地元素,也被奇妙地植入进了喜乐的装修中。比如墙上的许多布画,其实是壮绣的绣片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制作。铜鼓作为东兰的一个文化符号,也在中庭、书院等地随处可见。
包括念念父亲旧工厂的一些机器,也被移植到了喜乐中。念念的父亲曾是这个偏远小县城的致富带头人。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东兰之后,念念的父亲带领村民们艰苦奋斗,成立了这里最早的乡镇机械厂。顾忆说,“念念一直是对父亲非常怀念,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去到了她父亲的工厂,发现很多废弃机床,当时就想这些机床不要扔掉。”
这些机器如今成了喜乐大厅的摆件和墙上的装饰品,念念说,“这是父亲以一种重生的状态,在这个项目里又与我们在一起了。”
《梦想改造家》,一直都不止是在看一档家装科普节目,还是在看一档艺术人文节目,在这里,总能透过生活的缝隙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触碰到房子坚硬外壳里亲情那最柔软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