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新变、叙事策略与价值导向——电影《芬奇》的多重意蕴书写

前言:

电影《芬奇》由米格尔·萨普什尼克导演、监制,汤姆·汉克斯主演,于2021年11月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世界末日后的地球上,一场灾难性的太阳风暴引起了物种的灭绝,也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荒原。

工程师芬奇作为最后少数存活的人类之一,由于长期处于辐射之下,也命不久矣,于是他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杰夫),来保护他在一场意外之中得到的小狗(古德伊尔)。

电影以房车作为他们生存的基本空间,把旧金山作为这一场旅程第一个目的地,将人工智能、末日灾难与公路电影等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在向我们展现宏大的奇观叙事场面的同时,还讲述了人类在生存中面临的多种现实困境,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芬奇》

一、内容新变:多题材元素的融合创新

(一)人工智能:打破了“人机对立”的局面

科幻电影是科技时代的一个影像呈现,人工智能的建构,主要是将科技人化,赋予人工智能“主体性”。主体性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术语,表现为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人工智能是否会衍生出独立的思想,危害人类的生存,也是人类一直担忧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建构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与人类一般作为对立的双方被呈现出来,如在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审判日》中,T-800是20世纪90年代的机器人,他的主线任务是为了保护人类未来的领袖约翰康能及其母亲,从未来回到过去对抗机器人首脑创造出来的新型终结者T-1000,最后成为“人机大战”的牺牲品。

传统的科幻影片向人们展示了处于对立双方的人类和机器人,并且始终将人作为存在的中心,以维护人的主体利益作为影片的核心。《芬奇》则打破了人工智能题材以“人机”对抗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开启了一种新型的“人机”相处的模式

《芬奇》

《芬奇》是一部科幻题材的末日灾难片,人类为了争夺食物和水等生存资源而自相残杀,或者为了保命而默不作声。影片将人类内部刻画为矛盾对立的双方,人类的劣根性也因此暴露无遗,人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变成了在困境中挣扎的求生者。

电影的主人公芬奇也曾因为自私与懦弱,亲身经历了一对母女死在自己身后但无能为力的痛苦与绝望,也正是这次经历,使他拥有了在末日世界的第一个陪伴者——小狗古德伊尔。

芬奇最初制造机器人杰夫,是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想找一个能够替代自己的“人”来继续照顾古德伊尔。

虽然杰夫的诞生是带有目的性的,但是芬奇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个单纯的照顾古德伊尔的“工具”。

从杰夫诞生之日起,芬奇像父亲一样教杰夫走路,帮助它取人类的名字,教它各种生存技巧,教它驾驶汽车,告诉它什么是信任、什么是人性,等等。

《芬奇》

芬奇将杰夫当成独立的个体,在它刚出生时让它改掉一直说“对不起”的习惯,把杰夫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一方进行交流。

在杰夫取名字时,芬奇又认真地引导它人类取名字的习惯,锻炼它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尊重它的想法。

在杰夫有了名字之后,芬奇对它说道:“杰夫,欢迎来到这个世界。”芬奇以握手的方式对它表示欢迎,芬奇在临终前又以握手的方式与杰夫告别、与他拥抱。芬奇与杰夫的两次握手代表了新生以及生命的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芬奇》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人机”共存的相处模式,“人机”可以不必是对立的双方,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为我们思考新型的“人机”关系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芬奇》的出现既是对传统科幻题材电影的创新,也蕴含着后人类时代人机交互的新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芬奇》

(二)末日灾难: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

营造奇观场景、描写人类遭受巨大暴力和伤亡的灾难电影是世界电影史上一种颇为重要的类型。

一方面,灾难电影具有诸如灾难、拯救、重生、工业、视觉奇观等相对固定的类型元素。另一方面,灾难电影还具有可伸缩性、包容性,它时常与科幻电影等类型电影相融合表现出独特的工业魅力与超类型特质。

《芬奇》作为一部自然题材的灾难电影,具有灾难电影在进行制作时惯用的元素符号,如科幻、工业、视觉奇观等。

但是《芬奇》并没有沿袭灾难电影惯用的套路——即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与灾难抗争,最终以普通人在大团圆或者自我牺牲式的悲剧结局中成为英雄的叙事模式。

它打破了传统灾难电影的叙事模式,将“生命的延续”作为主流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芬奇为了在自己离开后能有人继续照顾古德伊尔,因此制造了机器人杰夫。

《芬奇》

影片采纳了公路电影中幽默与温情并存的叙事元素,在紧张与幽默并存的三次主要矛盾冲突中,故事达到了高潮,而这时影片中唯一的人类代表芬奇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芬奇在小时候收到他父亲从旧金山寄来的明信片,并期待着不久之后的见面。然而还没等到和父亲见面,灾难就来了,可以说旧金山寄托着芬奇的梦想。

芬奇的离开是充满了遗憾的,他在距离旧金山十几公里的地方,离开了人世。但令人欣慰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能脱掉笨重的防护服,重新感受太阳的温暖。

影片并没有戛然而止,故事的最后是机器人杰夫带着小狗古德伊尔在生机盎然的金门大桥上继续前进。

影片中随着芬奇生命的不断流逝,路过的地方环境也在不断变好,甚至在芬奇死亡之后,出现了鸟语花香的画面。不得不说,《芬奇》所呈现的这种强烈的对比画面,蕴藏着一种强烈的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暗示。

《芬奇》

二、叙事策略:传统叙事的继承与超越

(一)空间叙事:铺展生存图景

电影是技术性的艺术,它的诞生和发展与19世纪以来的技术创造与机器发明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进入20世纪后,数字化影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制造奇观符号的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人们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各种奇观,如外星生命、魔法世界、银河系的战斗、天堂和地狱里的生活场景等。

电影充分体现了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即有什么样的媒介表现技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电影创作范式。《芬奇》讲述的是太阳黑子爆发之后人类的生存图景,是经过数字技术制作后呈现的奇观景象。

整个城市经过风暴的席卷,只剩下了被风沙笼罩的破败景象。主人公芬奇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和头盔哼着歌从画面尽头走来,然后熟练地进入商场搜寻物资,商场的地面上还躺着一些风干的尸体。

紧接着,由于太阳风暴带来的新的风暴又降临到了这个城市,整个画面都在向我们展示这个不适宜生存的环境。

从科幻电影的技术特征、审美特征、类型特征等方面来看,科幻电影所反映的是在多宇宙空间的前提下人类世界的未来发展或人类向超级英雄的某种进化,并猜想后人类时代的人类生存图景与可能。

不难看出,《芬奇》生存场景的刻画也带着制作者关于后人类时代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现实的想象与思考。

《芬奇》反映了奇观电影注重视觉画面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叙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貌。

《芬奇》

(二)符号叙事:体察画面内涵

黑格尔曾说:“象征就不只是一种本身无足轻重的符号,而是一种在外表形状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

每个符号都有它的指向意义,克里斯蒂安·麦茨曾尝试将符号学引入电影学的研究中并出版了专著《电影:语言还是言语》,对电影画面背后的元素进行解析,揭示电影的基本属性。

电影以象征的手法来传达电影编导的意图,在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芬奇》作为一部奇观电影,采取图像叙事的手段推进情节的发展,因此影片呈现出来的视听语言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体现在多主体形象的塑造上。《芬奇》以多主体建构的方式进行叙事,塑造了三个主体形象——初级生物小狗古德伊尔、高级动物芬奇以及人工智能杰夫。

《芬奇》中三个主体的塑造带有很强的代表性,象征着社会现实与时代的进化。尤其最后人类的死亡,不禁引发人们对未来人类生存处境的思考。其次,体现在天气的语音播报上。影片中,一共出现了5次语音播报。

《芬奇》

第一次出现在影片开始芬奇还停留在基地时,65.6摄氏度;第二次是在出发停留的第一站电影院,73.9摄氏度;第三次是在第二站餐厅,61摄氏度;第四次是第三站医院,62摄氏度;第五次是临近目的地金门大桥时,天气预报紫外线较弱。

他们出发后停留的每一站都代表着一个重要转折点,即芬奇生命的流逝以及生态的好转。这暗示了人类破坏的生态,只有在人类消亡后才能逐渐恢复,其所体现的生态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最后,体现在影片的配乐上。

影片伊始,芬奇哼着歌曲《AmericanPie》,影片结束时杰夫穿着人类的衣服,带着小狗继续向前出发时,又同样响起了这首欢快的歌。

这既是对芬奇的一种悼念,也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延续。《芬奇》通过对视觉画面以及符号意象的塑造完成了叙事,比如旧金山暗含着希望,小狗代表着单纯与善良,杰夫盖毯子、穿衣服等下意识的行为代表着思想的独立……

总之,影片对于人类行为的批判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生态观暗合时代特性,意味深长又耐人寻味。

《芬奇》

三、影片价值的表达

《芬奇》作为一部兼具创新性与时代意识的科幻电影,在叙事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对于我们思考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体现在生态意识上的价值认同。《芬奇》以人类的工业活动带来的生态失衡最终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毁灭为背景,又将希望寄托在工业的产物杰夫身上,呈现出了导演鲜明的生态主义意识。

以往工业社会的科技力量常常被视为“邪恶的力量”,人们利用这种力量对地球资源进行掠夺,直接导致地球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实践作用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芬奇》从某种程度上在告诫人类,破坏自然等同于毁灭自己。

芬奇在濒死之际,利用最新的科技制造了机器人杰夫来保护大自然的初级生物古德伊尔,并且赋予了杰夫独立思考的能力。《芬奇》既是对人类主体绝对领导权的颠覆,也向人们展示了工业文明如果利用得当,是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方式来维护生态平衡的。

其次,是社会责任的情感认同。整体来看,价值内容是情感认同的基础,而情感认同又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关键。

从宏观层面来说,情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变革;从微观层面来讲,情感与个人的存在息息相关。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要蕴含正能量并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满足人类的需要。从意识层面来看,《芬奇》不仅蕴含着浓厚的生态主义意识,同时在叙事中也体现了身为人类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

《芬奇》

四、结语

《芬奇》作为一部科幻题材的末日灾难片,其内容的创新对于同类题材电影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电影题材的多样性表达。

《芬奇》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既是对时代主题的表达,也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生存导向。

电影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表达,应承担起引导大众的责任,并且更好地服务社会。《芬奇》最后的结局,无疑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并且试图以此唤起人们的责任感与生态意识,让人们直面自我,从思想层面促进人们的成长。

《芬奇》

作者观点:

电影《芬奇》作为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末日灾难片,其所呈现的内容、叙事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时代的进步性。

参考文献:

陈旭光、张明浩:《论灾难电影的奇观美学、叙事、主题及当下启示》,《艺术评论》2020年第4期。

蒋原伦、王颖吉:《媒介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34页。

覃才、董迎春:《科幻电影的奇观叙事与市场可能——以〈毒液:致命守护者〉为例》,《四川戏剧》2019年第9期。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页。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