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被约谈自杀事件,官方通报来了!
一.
这件事昨天一直在关注,具体的脉络是,一个常州的企业家,在朋友圈留下了遗言,说因为受某个贪腐事件的影响,接二连三被约谈,自己承受不住压力,要离开这个世界。
然后半夜一个人去了新北区的世贸广场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后这件事在网络发酵,很多的网友都在唏嘘做企业的不易,本来就难,再添上一点其他的事,真的很难熬下去了。
二.
在舆论之下,官方通报来了;
通报中说,**高度重视,正在组织依法调查,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的原则认真处置。
这则通报包括被无数媒体转发,包括澎湃新闻,央视等媒体。
网民们对通报的态度,有人呼吁公开相关约谈的视频。因为企业家在自杀之前着重提到了约谈的难熬。自己也是因为约谈的压抑,才绷不住的。
总之,面对一条生命,各方还是要慎重。
不过也有异样的声音,譬如这位刘姓大V,觉得企业家犯事了,心理素质不高导致。
但他也受到了批评,有人在他的言论下评论说:对于企业家来说,真有证据早就逮捕了,用不着约谈。
三.
我个人对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一块的一点理解。
压力这种东西,其实人的崩溃往往在一念之间。
譬如,我认识的一个做磨具行业企业的,在前阵子曾戏谑着说,做企业是最孤独的,孤独到没有一个肩膀能让你靠一下的。在这种孤独的心境中,一个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份压力可能在很多年都持续着压着,最后一件小事的契机出现,可能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这点压力之下,就绷不住的原因,其实,看不到的是,这些年他一直是被压着的,加一张纸片就超重了。
而我们都知道,其实几年的时间,很多人都在熬着。
普通人的艰难,最多也是生计问题,但做企业的艰难,倾家荡产不说,后面承担的可能更多。
常州的这位不幸企业家,虽然对他的了解都是在媒体上,但细节上的几个点;譬如,在最后的一个晚上和妻子莫名的说了句对不起,譬如在最后的遗言中,提到了对不起自己的员工。
这两个对不起,代表的是这个人内里的柔软,换句话说,也是品质。
从这两个对不起上,我对他的观感是正向的,于此,他这个不幸的人生,就很让人触动。
四.
但悲悯,也不代表完全就是觉得企业家是无辜的,毕竟,这个社会做生意,办企业,政商这一块的勾连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我们能依赖的也只有官方的调查,那种公开透明,实事求是,能让人信服的调查。
一个地区的口碑,尤其是营商环境的口碑塑造起来并不容易,但毁掉,却只需要很短很短的时间。这几天,江苏因为国道收费的问题便已经陷入舆论的危机,这一次的企业家的事件,也算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了。
五.
面对网络舆情,有的地方选择删帖了之,而有的地区则呼吁,网络舆情不能一删了之。
这个周六,浙江**的官方账号便发文批评说:“一些地方和单位把舆情视为“洪水猛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反应便是想方设法删除负面舆情信息,把删帖当成解决实际问题,这属于典型的“掩耳盗铃”。”
因为事件的发生,并不是不允许议论,事件就不存在了的,没有人说,反倒是更可怕的,更让人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