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邓小平派人请张学良回大陆,张:回去可以,但我有三个要求

1990年,被幽禁54年的张学良获得了自由,在经过李登辉的同意后,张学良一家前往美国探亲。

1990年圆山大饭店张学良90大寿

1991年6月,张学良91岁大寿后,吕正操邓小平同志的委托,前往张学良在纽约的寓所,二人五十多年未见,分外激动,叙旧后。吕正操直接道出来意,邓小平同志邀请张学良回大陆。

张学良早就想回家乡看看,但顾虑很多,思虑片刻,说道:“我也想回大陆看看,但是,我有三个要求。

张学良和吕正操

张学良提出了什么要求?最后是否如愿回到大陆?

被囚禁的五十余年

说到张学良,大多数人都会赞叹他兵谏蒋介石的勇气,却不知道兵谏之后的几十年里,他如同笼中之鸟,过得郁闷无比。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首领,作为他的儿子,张学良子承父志,16岁就在张作霖的军队中服役。

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民生凋敝,不仅如此,外国侵略者对我国也是虎视眈眈,想要瓜分四亿多人的中国市场。其中,以日本最为活跃,为了利益,日本人多次利诱张作霖,希望东北独立,或者扩大日本在东北的利益,但都被张作霖敷衍过去了,最终惹怒了日本。

皇姑屯事变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年仅二十八岁的张学良临危受命,接管了父亲留下来的“家业”,开始统治东北。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实力雄厚,成为反蒋联军和蒋介石争相争取的对象。

张学良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是偏向于蒋介石的,而且并未直接参与战争。大战结束后,张学良成为此次战役中最大的赢家,与蒋介石的关系仿若亲兄弟一般,也正是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给了日本机会。

张大帅

势只在蒋介石一人之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命令北大营将士不允许抵抗,就这样北大营数千精锐东北军被数百关东军击溃,当晚,沈阳沦陷。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然而张学良仍然消极应对,4个月后,东北全部沦于敌手,3000万东北百姓沦于日寇铁蹄之下,日本以微弱的损失吞掉比日本国土大3倍的东北,极大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也加快了对中国的蚕食。

张学良的不抵抗,引起了举国声讨,张学良也被冠上了“卖国贼”、“不抵抗将军”的名号,甚至有激进者要求杀掉张学良,张学良在这种舆论压力下,下野出国治病。

回国后,张学良面临的是日本的步步紧逼,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蒋介石则一心奉行攘外必先安内,让张学良剿灭红军,张学良屡劝无果,终于在1936年12月与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迫无奈同意停止内战,张学良将其释放,然而,他还是高估了自己跟蒋介石的关系,在送蒋介石回南京的时候,被蒋介石的人扣下,随即,张学良就被蒋介石囚禁了。

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仓皇逃往台湾,临走之前,还不忘带上张学良。哪怕是蒋介石去世之前,还不忘嘱咐蒋经国:千万不要放虎归山。直到1990年才结束了长达五十四年的囚禁生活。

囚禁的张学良

1991年,张学良带夫人去美国探亲,公开表达了自己想要回东北老家看看的意愿,**接到消息后,非常重视,随即召开会议,商讨相关事宜。

大陆的诚意

为了表示对张学良的欢迎,也同时向其表达上级的诚意,召开的会议上最终做出四项重要决定;

当年的张学良已经是九十一岁的高龄,**想要为其在北京举办九十一岁寿诞活动,以此让张学良感到被重视。中国人一向重视这种高寿的寿诞,用这种方法,既能拉近关系,又能展现大陆的诚意,可谓是一举两得。

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因为“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失去了自己的故土,人人都知道“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下达的,但是鲜有人知他也是受蒋介石的指示才下的命令。

这件事同样也是张学良的心结,上级的这个举动恰恰是帮助张学良解开这个心结,让他心中不再为此遗憾。

派人去沈阳修葺张氏大帅府和大帅陵,张作霖去世后,由于时局动荡,张学良一直没能将父亲好好安顿,后来被囚禁,更是不能得其所愿。而当时的大帅府也被用于办公。为了迎接张学良,**决定让办公人员撤出来,并派人整修大帅府。

这样张学良回国后,就能妥善地安葬其父亲的遗骸,也算是了他心中夙愿。

上级需要派一名党内具有一定地位的人亲自前往美国邀请张学良。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也为人选问题犯了难,经过讨论,与会人员一致决定由吕正操担此重任。

吕正操

吕正操在党内具有一定的地位,而且早年间跟张学良交情不浅,他前往美国传递上级的意思再合适不过。吕正操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也是激动不已,西安事变之后,他跟张学良再没见过面,趁此机会也可以和老朋友叙叙旧。

为避免唐突,吕正操先让自己身在美国的女儿先行拜访了张学良,在得到张学良的同意之后,吕正操便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行程。

请老友回国

吕正操到了美国之后,前前后后与张学良进行了三次会面。第一次是在张学良的朋友家,两位老友阔别数十年,乍一见面都非常激动,交握在一起的手迟迟不愿松开。吕正操带去了张学良最喜欢的京剧录音带作为礼物。

因为是在张学良的朋友家,并不方便提来意,吕正操就只跟张学良谈及一些陈年往事,尤其是抗战的事情谈得比较多,张学良因为被囚禁,一直没能参与抗日,这也是他的一大遗憾之一。

两位老友短暂会面之后,张学良主动约定了下次会面的时间。于是在一间银行经理的办公室内,两位老友再次会面,这次会面没有外人在场,吕正操直接切入主题,并带去了邓颖超写的亲笔信。

张学良激动不已,把信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随即也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海峡两岸局势紧张,他并不敢因为自己的私事贸然前往大陆以引起麻烦。对此,吕正操也表示理解。几天后第三次会面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的官邸中进行。

张学良表示:我愿意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也愿意回去!这下给吕正操高兴坏了,结果,张学良突然说:“不过,我有三个条件,第一,不要举行欢迎会;第二,不见记者;第三,不要恭维我。

吕正操听完这三个要求后,哈哈大笑,并表示自己一定向**传达张学良的意思,**也一定会满足你这三个要求!十几天后,张学良便和夫人从美国飞回了台湾。

张学良为什么没直接飞回大陆而是先飞去台湾呢?对此,张学良也有自己的考量。张学良想要取得“台湾当局”的同意再前往大陆,他怕自己悄无声息地去了大陆再引起海峡两岸的矛盾,与此同时,张学良也想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可惜的是,李登辉害怕张学良回到大陆,在张学良回到台北后,再次将其监视起来,直到数年后,张学良知道此生大概回不到故土了,自己时日无多,不想在被监视,于是向李登辉表示,自己不会回大陆,李登辉则表示,只要不回大陆,台湾美国都可以

1995年,张学良带着妻子赵一荻定居到了夏威夷,晚年的张学良虽然活得潇洒,但故乡始终是他绕不过去的坎,晚年他的口头禅是“我想回家”。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夏威夷檀香山带着遗憾病逝了,享年101岁。此前,张学良立下遗嘱,将自己在美国财产以及所有古董,机密信件,全部捐给哥伦比亚大学。

“月是故乡明”,无论身处哪个时代,落叶归根始终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和执念,张学良为避免家国破碎而做出的壮举,成为他不能再回故乡的羁绊,也成为了他终生的遗憾。他的一生永远停留在了1936年的冬天。

张学良一生毁誉参半,因为九一八不抵抗,东北沦陷,被人诟病半个多世纪,但为了国家危亡,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族英雄张学良实至名归。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