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了5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一年前就选对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俄乌冲突已持续500多天,双方依然陷入胶着之中,完全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对战的双方中,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军力前三,又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之所以出现如今的局面,更多是因为乌克兰的背后是整个欧洲,还包括一直在幕后的美国。
但随着战事的持续胶着,就连美国也逐渐反应过来,这场战争打得有些不对劲。到头来猛然发现,中国早在一年前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俄乌冲突到底有哪些不对劲的地方?中国又为什么选对了呢?
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期望”
无论基于历史还是现实,美国都能够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就通过向欧洲输送大量武器而大发战争财。
哪怕是在二战前期,美国依然如此,可以说美国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发战争财的“专家”。
只要世界上有战争,美国就可以向交战国贩卖武器。
而俄乌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冲突的一方,是美国长期遏制和打压的俄罗斯。
虽然同属于西方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与其他西方国家有诸多不同。
继承苏联绝大多数领土和军事装备的俄罗斯,在西方国家眼中依然如洪水猛兽一般。
所以即便苏联解体,为了遏制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加快了东扩的步伐。
在1999年、2002年、2009年和2017年,北约相继进行了四轮东扩,大部分东欧国家已经加入了北约阵营。
北约成员国比解体时几乎翻了一倍,而这也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
北约是全球最大的军事组织之一,北约一步步东扩,就意味着西方国家部署的武器离俄罗斯越来越近,俄罗斯所面临的防御形势也将进一步被动。
终于在2004年,随着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加入北约,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正式接壤。
面对这种局面,俄罗斯已经显得非常被动,但还不至于用战争来解决。
但是这次,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则无异于触动了俄罗斯的“逆鳞”。
乌克兰与俄罗斯一样都是苏联解体的产物,而且乌克兰还是实力第二的独联体国家。
一旦其加入北约,不仅意味着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的边界线再次增加上千公里,更意味着北约的武器将直接威胁俄罗斯东部发达地区。
事实上,乌克兰加入北约,背后依然有美国的支持。甚至从根本上来讲,美国就是在寻求一种北约东扩的新模式。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计划中,乌克兰加入北约后,如果俄罗斯不采取措施,那迎接俄罗斯的将是更加严厉的封锁和制裁。
而乌克兰的军事实力虽然不如俄罗斯,但也是一个区域性的军事强国,如果能与俄罗斯两败俱伤,那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接受的结果。
总的来说,单以乌克兰加入北约来看,无论俄罗斯作何反应,最终得益的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
早在俄乌冲突即将爆发之际,2022年1月25日,拜登就表示,如果俄乌冲突升级,美国不会派兵进入乌克兰。
巧合的是,当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对外界表示,北约不会向乌克兰派兵。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首先是在欧洲能源方面,美国直接掐断了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整个西欧瞬间陷入了能源危机。
而此时美国在下场,向欧洲高价输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美国的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俄罗斯的制裁,更是对西欧诸多盟国的算计。
西欧国家在俄乌冲突的早期,已经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不过这并不是结束,毕竟在前方直接与俄罗斯对抗的是乌克兰,而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很难战胜俄罗斯。
所以美国开始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而具体执行的则是北约各国。
这一整套操作下来,美国在天然气上大赚一笔,对乌克兰的支援也都是通过北约,明面上美国一直置身事外。
不过美国显然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俄乌冲突居然能进行这么久,500多天下来,美国也反应过来,俄乌冲突有些不对劲。
一边是宛如“无底洞”一般的对乌援助,另一边是顶着制裁依旧强大的俄罗斯。
对乌援助就是个“无底洞”
如果乌克兰短时间内被俄罗斯打垮,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诸多谋划也将化为泡影。
所以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欧洲各北约成员国就开始行动起来,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对乌援助,其中主要是军事援助。
英国是第一批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英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就长期存在,只是俄乌冲突后英国对乌克兰的援助陡增。
在俄乌冲突初期,英国就向乌克兰提供了武器装备、情报训练和人道主义援助,具体包括30万枚炮弹、数千枚轻型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防空系统等。
此外,英国还向乌克兰派遣数百名军事顾问和训练人员。
甚至可以说,英国的援助是所有对乌援助国家中给予力度最大的。
有了英国的带头援助,欧洲其他大国也开始了对乌克兰的援助。
其中法国首开先河,向乌克兰援助轻型坦克,就连英国媒体都评价道:“法国打破了军事禁忌,跨越了红线。”
与之相对应的,德国的支援就显得略微保守,俄乌冲突初期只向乌克兰提供了火箭发射器等专门用于摧毁轻型装甲车的军事装备。
而随后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行动起来,西班牙、捷克、挪威、芬兰、波兰、瑞典、荷兰等国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或者军事训练。
其中波兰、捷克表现得最为积极,依托其地缘优势,直接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
令人惊讶的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加拿大也参与到对乌援助之中。
2023年1月,加拿大国防部宣布,将从美国采购地空导弹系统及相关弹药捐助给乌克兰。
相比于其他国家,加拿大的做法更能表现出对乌援助中美国的态度。
既然欧洲国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作为北约领导者的美国自然也不能落后。
而与欧洲国家的主要区别则在于,美国向乌克兰的援助更偏重于经济支援。
在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年,美国就通过各种渠道向乌克兰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2022年10月11日美国财政部的消息,美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约45亿的直接预算支持。
而加上做这些援助,美国当时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总额已经达到130亿美元。随着俄乌局势的胶着,美国继续大量追加对乌克兰的援助。
2023年8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数据指出,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超过662亿美元的财政援助。
同时乌克兰也成为二战以来受到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
然而长达一年半的援助,莫说是欧洲各国,就连美国都有些吃不消了。渐渐地美国就发现,俄乌冲突中的乌克兰就是个“无底洞”。
欧洲各国已经被价格高昂的能源所拖住,再加上对乌克兰的援助,能撑多久还是个未知数,且目前欧洲各国都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美国虽然一直财大气粗,但其国内也有着严重的美债危机,如今国内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再向乌克兰提供如此巨额的援助,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也正在此时,美国终于反应过来,中国早在一年前就选对了。
中国从一开始就选对了
俄乌冲突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区域性冲突事件,爆发一年多来已经在多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世界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中,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直接参与了对乌克兰的支援,可谓是立场鲜明。
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跟随美国的脚步同样支持乌克兰,但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支援。
而南亚大国印度,则趁着俄乌冲突的机会,与俄罗斯达成多项贸易,其中更是通过倒卖俄罗斯的能源给欧洲而小赚一笔。
同时也在推进卢比国际化,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环顾世界各国,仿佛只有中国没有参与其中。从俄乌冲突开始到如今,中国一直秉持着中立的立场,没有对俄乌任何一方表示过支持。
从如今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对外政策上来看,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属难得。
2023年初,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在这份文件中,中国依然保持了严格的中立,只对于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保障粮食安全等问题表达了看法。
同时,中国也敦促冲突双方,要严格坚守相关的国际公约,尤其是战时基本准则。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能源、粮食、供应链方面都受到了冲击,中国的立场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而关于俄乌冲突的双方,中国一直呼吁俄乌能够启动和谈,并认为对等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只有在谈判桌上才能得到双方都满意的和平。
最后,中国重点强调了关于战后重建的相关问题,对俄乌停止冲突,走向和平的美好愿望。
也正是区别于美国一贯的煽风点火的风格,中国从一开始就置身于事外,积极应对俄乌危机爆发以来出现的各种挑战,坚定不移的发展经济,并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这一年多以来,中国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外交上都收获颇丰。
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发展,继续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同时国内经济发展结构已经开始转型,中国经济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在对外关系方面,2023年中国促成了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的和解,并将伊朗纳入金砖国家之中。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明显加强,对外贸易更是蓬勃发展。
总而言之, 对中国来说,在俄乌冲突上中国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性的判断,没有被西方国家的言论所裹挟。
已经在世界上树立起热爱和平、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形象。
亚欧大陆是国际政治的重点区域,俄乌冲突则关系到整个亚欧大陆的稳定与发展,更能够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其他国家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中国也同样站在和平与发展的角度上看待,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这场冲突,更反对个别国家利用俄乌冲突而大做文章。
中国更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阻止俄乌冲突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各方一道为和平而努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