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以下,都是耗材

如果有一所大学,把青年教师当论文工具人,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所大学?

如果有一所大学,青年教师也好,博士后也好,搞的是非升即走。但是严格卡死,不让大部分人升,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所大学?

本来来了一百个人,一人出两三个成果,就能留在学校任职了,结果现在倒好。人均好几成果,远超两三个,最后只有两三人能留下。为了留下,大家不得不灌水,不得不做毫无意义的成果。

这难道不是花钱的吗?

大学做科研,总是要花钱的。钱从哪里来,那当然是财政薄款来。财政拨款里面的税收有多少,土地出让金又有多少?拿着万千老百姓的钱,去做这样的事情,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帽子。一点后辈也不提携,甚至打压人家,能有什么好名声嘛?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还有甚者,拿着国家的资源,水论文的时候毫不犹豫,等到了出成果真有用的时候,他就自己做专利,让学生帮忙免费打工,做出来产品到外面卖。

自己赚的盆满钵满,钱是一点都不给学生分,也不给实验室改良设备,买点器材,最后到了毕业关头,还要求人家再来点论文给他。不给就不让毕业,你说他良心坏了,我都怀疑他没有良心。

这样的人,竟然还能算好的。

更过分的是,自己的科研经费是有限的。于是就首先拿来做最能出成果的项目,实验室甚至连最简单最基础的安全设施,都能省则省,就好比实验室做了什么吸入就会患病的危化物品出来。这些人理论上应该给实验室配备足够的通风器材。

但是,有的地方连这个钱都要省,老师拿到了钱,先搞科研,学生的命是不是命,我认为是。他们嘴上也讲是。真到了要见真章的时候,似乎一下子不是了。

一个实验室,总共200平米,通风口只有一个新风口。更可怕的是,一到了学校的熄灯时间,通风设备就不工作了。结果整个大楼都是有机溶剂的味道,熏的人进都进不去。

还能怎么办?跑到美国读博士,如果老师这么搞,起码还能一怒之下买把冲锋枪。但是在国内,只能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忍,无非是不能忍也没有办法。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少了很多的血性,多了很多的成本。尤其是沉没成本,读到博士,如果毕业不了,以本科生的身份去就业,又有几个人能接受的了呢?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愿意卷,而且不要命的,豁出去卷。最后只要熬到了毕业,还活着,起码能在国内排个前百分之五。

不愿意卷的,硕士毕业就不读了。然后就业,从此一辈子憎恨科研。

大导师压榨小导师,小导师压榨博士后,博士后压榨博士和硕士,不外乎如此。还有一些本科生,本科生不谙世事,进来后老老实实做个实验,又能知道什么呢?

没有人把别人当人。都是工具,都是实现自己帽子的工具。毕竟,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卖命,起码要给钱。

甚至要加钱。

最后,除了院士,所有人都是大学的耗材。大学的自然基金年年增加,这就行了。至于其他的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就是一些大学,这就是一些高校,这就是许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的地方。

家长们送孩子去读书的时候,甚至兴高采烈。

而我,只感到悲哀。并且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

救救孩子。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