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购终于有了官方专有命名,却没有中国网友的译名信、达、雅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零元购现象,美国零售商联合会终于开始牵头研究对策。但其半年的研究工作,只取得了两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把从前“集体犯罪”、“集体盗窃”、“组织性抢劫”的散乱称呼(远没有中国网友会起名,和零元购的命名相比差远了)统一改为“组织性零售犯罪”,既显示了研究者的专业度,也体现了犯罪者的专业度。
二是经过对过去一年零元购事件的系统性调查和分析,终于能提供一系列准确数据了。比如,2022年,根据对177家零售商的调查,组织性零售犯罪的损失增加了19%,达到了1120亿美元,零售商的商品损失,占零售总额比例从21年的1.5%上升到2%,犯罪案件增加了43%。
85%的零售商认为组织性零售犯罪不但呈上升趋势,而且严重影响了零售利润。70%的零售商在2022年关闭过高风险地区的门店,82%的零售商因为组织性零售犯罪而短期闭店。
但请注意的一点是,上面的调查只针对了177家零售商,而这些零售商还都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至于几万个零售商业的中小品牌、街头小店,虽然浩如汪洋,还是被无情地无视了。
但先改名再整数据,这两点很美国。
可仅仅是商会这样的基础调研工作,依旧引发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这项调研夸大了组织性零售犯罪的破坏性,更是通过夸大这些意外的犯罪事件的损失,来掩盖企业糟糕的财务数据以及管理失能,为零售业企业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找借口。
同时他们还认为这份调查报告的真正动机是逼迫政府对组织性零售犯罪制定更严厉地惩罚措施,同时有效降低零售企业在安保上的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利润率的作用。
可能有朋友会不解,政府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护零售商财产不受侵害不是应该的?怎么政府反而非常抗拒?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就两点。一是政府长期处于赤字状态,无力为警察、监狱等执法机构提供足够的资金,很多城市警力严重不足。二是组织性性零售犯罪的主体是非裔,针对非裔的政策容易引起种族歧视抗议,而失去大量少数族裔选票。
所以,对于组织性零售犯罪的问题,都是台下闹得欢,执政的就当没看见。比如,川总现在就公开表态,抢劫商店的都该枪决,而他当年在台上时一样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