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再跌77.9%,三星累计亏损超11.5万亿,韩媒哀叹:中国不买了

扬言“离开中国,还是第一”的三星,这回是真被自己坑惨了。

今年以来,三星业绩一崩再崩,此前二季度利润暴跌96%,创2009年以来最低,如今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再跌77.9%。业内分析师表示,三星累计亏损或已超过11.5万亿韩元。

面对其不断加剧的颓势,连骄傲的韩媒也纷纷破防,直言其盲目响应对华出口限令,称其为“耻辱中的耻辱”

01.利润再跌77.9%,核心业务岌岌可危

一直以来,三星被称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仅靠这一核心业务,支撑起集团营收的半壁江山,巅峰时期甚至贡献了8成以上的利润。2021年,其凭借全球49%的储芯率和63.67万亿韩元营收,稳居全球第一。

然而,从去年开始,其半导体部门贡献利润占比却一路走低,整体营收不断下滑。尽管官方将其归因于需求疲软,但业内普遍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方订单的流失,东西卖不出去了

此前,为了讨好老美,三星率先响应对华出口限令,争做“限芯联盟”的排头兵,不仅叫停对华半导体出口和西安等工厂生产线,还挑衅道:“离开中国市场,三星依旧是第一”。

本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谁曾想,不到4个月,其芯片库存激增40%,大半个季度的销售额打了水漂,而美方所谓的2000亿补贴也并未兑现。

曾经的“摇钱树”业务,反让其连连摔了跟头,不少外媒一针见血指出:这就是挑衅中国的下场!

02.“放弃中国市场,只会酿成大错”

要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进口国,我国每年稳定吸纳全球4成左右的芯片产出,养活了一大半的海外制造商。尤其是三星,每年在中国市场躺赚2000多亿。其断然放弃中国市场的举动,如同“自断手脚”。

事实也的确如此,业绩高压之下的三星,一改从前“不会人为减少产量”的态度,宣称将把存储芯片的产量削减到“有意义的水平”,实则是为了缓解库存过剩带来的成本负担,也引发了市值下降、工人失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诚如奔驰CEO此前警示,“放弃中国市场,只会酿成大错”。三星此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反面案例,也让更多海外企业已经看到了中国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磅地位,选择牢牢抱紧这棵大树。

如今年4月,欧洲航空巨头空客决定在天津投资建设A320系列飞机的第2条总装线,目前已破土动工;而年初,日百年生科企美吉野也将“御维粒”等一系列养护单品,通过京JD东国际推入我国市场,并表示将在华建立旗下高端品牌Bioagen的研发中心。

据了解,该品牌已在国内小有名气,多次登上京JD东营养保健类榜单,买单者众多。如前述主攻男性养护的“御维粒”,虽然流行时间仅半年,但已引来不小反响。

查阅资料可知,相较于“一次性”的传统同类制品,其更侧重于长期保养,宣称以小花山奈、喜来芝提取物等天然成分,长效养护根部和前腺健康,助益“起立”与石更度,减少灼热胀痛。但价格自然也是不菲,高达4位数。

尽管如此,依托颇为前沿的养护概念,“御维粒”已在国内市场创下数千万营收,95%都是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高净值、高收入”人群。下拉详情页,有关“老灵了,夜间生活更和谐”等反馈让人印象深刻。

对比之下,深陷泥潭的三星只能说是自食恶果,既可笑又可怜,也难怪连韩国人都称其为“耻辱”。

03.对华出口限制解除,三星迎来转折?

不过利益面前,三星怎么会讲究脸面,反而打算重返中国市场,吃一波“回头草”。

前不久,美方宣布解除其对华出口管制,三星随即乐观预测:其在华发展的不确定性已大大消除,即将脱离困境,并向我国抛出“大饼”示好,表示将向西安工厂投资229亿,并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而相关媒体询问具体时间时,却并未得到回复

与此同时,其在华市场份额也正被迎头赶上的国产企业瓜分,所剩无几。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国芯片进口显著减少,订单量下降约4500亿元。而全球十大芯片厂商中,我国已经以52%的市场增速入围前五。

去时容易回头难,“离开中国”本是三星傲慢的宣言,如今却似乎将成为其最终的结局。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