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海市长黄菊:逝世后被葬于八宝山,为何后来又迁到了上海?

1938年秋,浙江嘉善的名门望族黄氏一族,因日本法西斯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阻,不得已前来上海躲避战乱。不久一名男婴呱呱落地,恰巧时值深秋季节,男婴父亲顿时心血来潮,将其命名为黄菊,愿他长大成人之后,能够效法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守住高洁的品行。可这位父亲没想到,黄菊日后不但出淤泥而不染,还在上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助力了上海的经济腾飞,建立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最好模板。

两地的游子

虽然黄菊出生在上海,不过并不在上海长大。对黄家人而言,上海终究是第二故乡。待局势稍微好转一些,黄菊便跟随父母返回到家乡嘉兴求学,这也养成了黄菊对家乡有一种执拗的感情。

由于黄菊的父亲黄凤池是一名会计,因此黄菊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跟随母亲买菜时,总是黄菊负责算账,同乡的菜农都夸黄菊是个小神童,将来能当数学家。同时根据黄菊初中同学范存孝的描述:黄菊的父亲不仅教他数学知识,还要求黄菊用普通话进行演讲比赛。

1950-1953年,黄菊就读于嘉兴县初级中学。在校期间,黄菊经常是班级的第一名,可惜的是个头比较小,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不过黄菊对同学们说:“别看我长得像个胡萝卜,可我脑袋里有东西,肚子里有墨水,将来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要强的黄菊果真如愿以偿在知识的竞赛中轻松将嘲笑者击败,考上了嘉兴一中。创办于1902年的嘉兴一中是浙江省的名校,培养出茅盾、金庸等著名文学家以及12位国家院士。黄菊在嘉兴一中如鱼得水,好似蛟龙入海,猛虎下山,再不受羁绊了,能够安心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1956年,黄菊考上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离家乡不远的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工作。有时黄菊在工作之余,也会偷得浮生半日闲,返回家乡嘉兴看望双亲。成了嘉兴和上海的游子。

土地批租

在基层工作几十年的黄菊,干出了些成绩,领导始终看在眼中,没道理浪费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工厂干一辈子。1983年,深知工业专业技能的黄菊被任命为上海市**常委兼工业**书记。1994年,成了上海地区的一把手,担任**书记一职。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功绩总是给锐意进取的人才垫脚的。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经济长期没有起色,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交通拥堵,财政缺钱,设施老旧,上海百姓是看在眼里,骂在心里。GDP增长速度曾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很显然,这样的上海市是不符合**树立改革开放的样本,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

1990年,**决定开发浦东地区,黄菊兼任了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可见**对黄菊委以重任。颇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可万事开头来,想解决上海的问题,首要的就是解决钱的问题。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于是1992年,经过黄菊等领导决定,在全国率先提出土地批租方案。

土地批租方案一出,立马在社会舆论上引起热议。首先中国在经济上施行的是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政策。土地租赁不就变相等于是搞私有制经济吗?这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时不我待,世界形势和人民需求也不容在时间上浪费功夫,于是黄菊通过电视讲话解释土地批租的好处:拿人家的钱可以拆棚户建新楼,建了新楼可以繁荣商业,然后可以改变市容市貌,改善居住条件。

#秋日生活创作季#复旦大学的研究者认为土地批租方案,起到了吸引外资投资上海的作用。也促进了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和金融业务。所谓一通百通,上海的产业转型,黄菊功不可没。10年后,上海成功构建大贸易、大流通、大金融的发展格局。正因为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黄菊在2003年,经提名获得国务院副**。

可惜的是在2006年,黄菊患上了胰腺癌,并在一年之后去世。遗体随后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可由于黄菊生前的遗嘱曾说要葬在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上海,于是在2015年,黄菊墓从八宝山迁移到上海市青浦区福寿园公墓,长眠于上海地下。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