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回国后,提议应该组建“火箭军”,周总理:这个名字不好
1956年,钱学森从美国回国后,向**提议我们应该自己的“火箭军”,还给空军司令刘亚楼、海军司令肖劲光、炮兵司令陈锡联等,做了一次关于导弹武器的知识普及。
周**收到钱学森的报告后却连连摇头,并说道:“火箭军这个名字不好!”
周**为什么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呢?
钱学森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美国和苏联还没有成立火箭军。
美国之所以没有搞独立的火箭军,是因为美国海陆空三军之间一直存在着竞争合作的关系,国家的经费、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三军各自为政,直到现在,美国的三军体系仍旧存在着竞争关系。
至于苏联,当时的苏联根本不重视导弹,他们认为导弹造价昂贵,军事效果不好,一直到洲际导弹横空出世,苏联才开始重视导弹,并在1959年成立了战略火箭军。
再看看当时的我国,刚从战争的废墟中走出来,各行各业都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钱学森坚信,中国人民拥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的劳动人民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导弹部队!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国从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准备工作,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给了我军组建导弹部队的底气!
党**在原来公安军机关的基础上,将炮兵中导弹部队的技术部门独立出来,和公安军合并在一起,组成了新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
关于导弹部队的名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张爱萍采纳了周**、钱学森等人的多方意见,向**提出了两个意见:
第一个意见就是直接开诚布公,起名为中国战略火箭军。
这也是钱学森的意见,钱学森认为火箭军和传统的海陆空三军截然不同,是一种诞生于现代的新型军队,是现代化战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个意见是第二炮兵,我国已经有了第一炮兵了,导弹部队就叫第二炮兵。
周**更倾向于这个名字,因为当时我国的导弹部队还没有发展完善,和美苏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第二炮兵更加低调,也在政治上更加保密,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最终,党**采用了“第二炮兵”的意见,正式建立了第二炮兵部队,简称“二炮”!
二炮是独立于海陆军三军之外的一个独立兵种,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间都穿着陆军军服,但这并不代表二炮归属于陆军,而是直属于**军委掌控。
二炮在中国军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今日,很多人对二炮这个名字十分熟悉。直到2015年,国家才将第二炮兵部队改名为“火箭军”,和海陆空三军、战略支援部队一起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种!
在那个所有国家都闭门造车的年代里,二炮就像“邱小姐”一样神秘,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公开的秘密,是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大底气。